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超过诉讼时效后还能主张继承权吗
在生活中,遗产继承问题常常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争议。如果继承人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那么,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若超过时效,可能丧失胜诉权。下面我们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如果继承人在知道权利被侵犯后,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
从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超过诉讼时效后还能主张继承权吗
超过诉讼时效后,继承人通常不能再通过诉讼主张继承权。
如果继承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经法院审查成立,那么原告会丧失胜诉权,法院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不过,如果被告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会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进行审查,案件会正常审理。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1、权利人主张权利:继承人向其他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主张权利。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遗产管理人或其他继承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
3、提起诉讼或仲裁:继承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4、其他中断情形:如继承人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权利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