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抽检不合格必须立案吗
产品抽检不合格并不是必须立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以下是不同情形下的处理路径。
产品抽检不合格必须立案吗
必须立案的法定情形:涉及严重质量问题,如果抽检发现产品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主观恶意行为,或者不合格指标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必须立案调查。经过复查仍然不合格,被抽样生产者经责令整改后,在75日内复查仍不合格的,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公告并立案处理。
可能不会立案的情形:轻微程序性瑕疵,如果不合格项目属于标签标识不规范等非实质性质量问题,可不予立案,企业进行整改即可。不可归责于生产者,产品抽检不合格并不是企业生产者的问题,则追究销售者责任。
产品抽检不合格,相关企业有哪些合法权益
1.复检申请权。依据相关规定,企业可在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市场监管部门或其上级部门书面提出复检申请。
2.异议申诉权。对一些程序问题可以提出程序异议。
3.责任追偿权。如果不合格产品是供应商的问题,企业可以向其追偿。
4.复议诉讼权。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60日内向上一级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陈述申辩权、免责抗辩权等。
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1.报告送达。市场监管部门需在出具不合格检验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送达企业。
2.企业确认后,发布紧急补救措施。如果对程序有异议,进行异议处理。
3.企业根据要求进行整改,并处置不合格产品。
4.行政处罚。判定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罚。
5.企业权利救济途径。包括听证权、行政复议、诉讼应对。
6.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查。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七条
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