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老人有继承权吗
原则上,子女单纯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不能导致继承权的丧失,但可能会影响继承遗产的份额。具体情况如下。
不赡养老人有继承权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子女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不赡养老人本身并不会自动剥夺其法定继承权。但《民法典》也有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因此,在分割遗产时,其他赡养了老人的继承人可以给出证据,证明某个继承人有能力但拒绝赡养老人。法院会根据情况,分配遗产。
完全丧失继承权的情况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继承人将完全丧失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老人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措施
寻求基层组织调解。老人可以向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或社区老年人协会申请调解,在组织的支持下,达成一份赡养协议。
协议不成,也可以向当地政府求助,反映具体情况。如果调解失败,相关人员也会引导老人进入司法程序。
老人对于调解失败的情况,便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老人经济困难,可以携带相关证明到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的法律服务,准备好证据,等待法院判决。情节异常严重,比如子女构成“遗弃罪”,则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