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都会导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但二者在法律后果上存在本质差异,下文可供参考。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终止,合同因履行完毕、债务抵销、提存、免除、混同、期限届满、约定终止条件成就等法定或约定事由归于消灭。合同关系“自然消亡”,通常不涉及违约责任,仅需处理后合同义务。
合同解除,因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根本违约等情形,当事人可行使解除权。合同关系“提前终止”,需处理违约责任、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问题,通常自解除之日起消灭权利义务,但持续性合同可能仅向未来消灭。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的区别
合同终止指的是合同权利义务客观上归于消灭;而合同解除则是有效合同因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关系;合同终止涵盖履行完毕、抵销、提存等7类情形,范围更为广泛,合同解除仅基于约定解除条件或法定情形,如一方违约、遭遇不可抗力等;法律后果上,合同终止后权利义务直接消灭,不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则可溯及既往,已履行部分当事人可主张恢复原状或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终止无需特定程序,一般履行完毕便自动终止;合同解除则需主张方发出通知,并符合约定或法定程序;适用范围上,合同终止适用于所有合同关系消灭的情形,而合同解除仅适用于有效合同的提前终止。
合同终止后的违约责任怎么划分
1、责任认定前提,需先判定终止是否因违约导致,违约方需承担责任。
2、违约责任承担方式,违约金:按合同约定支付,过高/过低可请求法院调整;赔偿损失:涵盖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需符合“可预见原则”;补救措施:如交付不合格货物时更换合格产品。
3、争议解决路径,先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协商不成的,受损方可起诉主张赔偿。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