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详情

表见代理合同构成要件是什么 有法律效力吗

来源:谱法邦时间:2025-05-19

    表见代理是指对于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在商业交易中,表见代理合同因其特殊性常引发争议。那表见代理合同构成要件是什么?表见代理合同有法律效力吗?来看看具体的解答。

    表见代理合同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相对人签订合同。

    2、代理人未获得被代理人授权,或超越代理权限,或代理权已终止。

    3、相对人必须是善意的,且无过失。

    4、第三方因某些原因认为行为人有权代理。

    5、表见代理行为所涉合同本身不得存在无效或可撤销情形。

    表见代理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会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1、被代理人须履行合同义务,不得以“无授权”为由抗辩善意相对人。

    2、如果被代理人因表见代理遭受损失,有权向无权代理人进行追偿。

    3、表见代理中的相对人不可单方撤销合同。

    表见代理合同可以撤销吗

    可以撤销,需要符合相关的条件和程序。

    1、欺诈手段签订;

    2、一方或者第三方采用胁迫手段让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3、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困境、缺乏判断力的境地而与其签订的合同;

    4、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相关文章
合同一定要盖骑缝章吗
合同一定要盖骑缝章吗
​合同不是必须骑缝盖章才具有法律效力。
1000人阅读2025-11-03
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有哪些
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有哪些
​合同履行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全面履行原则、诚信履行原则、绿色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等原则。
1000人阅读2025-10-31
合同终止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也就是合同关系自终止时起不再具有约束力,未履行的义务终止履行。
1000人阅读2025-10-18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都会导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但二者在法律后果上存在本质差异。
1000人阅读2025-10-18
​甲方违约劳务承包合同怎么办
​甲方违约劳务承包合同怎么办
对于甲方违约劳务承包合同的情况,应该立即收集证据并且发函书面催告,必要时,果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1000人阅读2025-10-14
草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草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草签合同在符合法定要件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上,合同效力的认定与“草签”无关,关键在于是否满足核心要件。
1000人阅读2025-09-28
不退押金应该找哪个部门
不退押金应该找哪个部门
不退押金如果协调不成,可以通过向特定的行政部门投诉来寻求解决,市场监督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皆为处理此类纠纷的最直接有效的政府部门。
1000人阅读2025-09-09
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协议书如果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且不违公序良俗,即依法成立并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协议)自成立时起受法律保护,对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1000人阅读2025-08-25
打欠条怎么打才受法律保护
打欠条怎么打才受法律保护
想要写的欠条具有法律效力,要满足主体明确、金额币种具体、用途合法、形式书面、签名真实、日期清晰等条件,并辅以交付凭证、见证或公证。只要内容真实、不违法,即具法律效力。
1000人阅读2025-08-25
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承诺只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但发生争议时,需要由主张方举证证明承诺内容及真实性。为避免“举证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仍应以书面为准。
1000人阅读2025-08-18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