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未生效前如何解除
合同成立标志着当事人达成合意,但尚未发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则意味着权利义务正式启动。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情形。本文将结合法律条款探讨合同成立未生效的常见情形,并分析其解除路径。
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哪些
1、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以某事项成就为生效条件”,在条件没有成就前,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在没有完成这些手续前不生效。
3、如果合同约定“自某时间点起生效”,那在期限届至前,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
4、如果合同由无权代理人或超越权限的人员签订,并且未被追认,合同也会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合同未生效前如何解除
1、合同签订双方可通过书面或口头协议一致解除合同。
2、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单方解除合同。
3、合同长期未生效且继续等待将导致一方利益严重失衡,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解除合同。
4、出现法定解除事由,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解除合同,解除方需履行通知义务,自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如果单方面解除,构成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