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没判刑能开无犯罪记录吗 哪些情形只拘留不判刑
来源:谱法邦时间:2025-05-2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因办理入职、出国等事务需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那曾经被刑事拘留但是没判刑能开无犯罪记录吗?哪些情况只会被拘留不判刑呢?来看看具体的解答。
刑事拘留没判刑能开无犯罪记录吗
可以开具无犯罪记录。
刑事拘留只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和犯罪有明显的差别。
不过,如果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罚,虽不执行刑罚,但行为已构成犯罪,相关记录不会被删除;案件仍在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公安机关可能以“案件未结”为由拒绝开具证明。
刑事拘留没判刑开无犯罪记录的条件是什么
1、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发现证据不足或不符合起诉条件,作出撤销案件决定。
2、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
3、经审判程序确认无罪的。
刑事拘留不判刑的情形有哪些
1、因证据不足,无法达到起诉标准,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公安机关直接撤案;
2、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3、经过法院审理,最终判决无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关文章

刑事谅解书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吗 能不能撤回
刑事谅解书指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那刑事谅解书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吗?刑事谅解可以撤回吗?来看看相关的回答。
3人阅读2025-05-23

公安传唤去作证不去犯法吗 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公安传唤去作证不去犯法吗?公安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可能会传唤相关人员作证。有些人可能觉得麻烦或害怕,想拒绝前往。但实际上,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不仅可能影响案件处理,还可能触犯法律。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4人阅读2025-05-23

打骂孩子涉及哪些刑事犯罪行为 刑事立案条件是什么
打骂孩子涉及哪些刑事犯罪行为?在很多人的家庭教育观念中,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实际上,打骂孩子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严重会触犯法律。那么打骂孩子刑事立案条件是什么?接下来可以参考下文整理的相关内容。
2人阅读2025-05-23

过了追诉期的案子还能判刑吗 怎么处理最好
在法律领域,追诉期是保障司法公正与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制度设计。如果犯罪行为已超过法定追诉期,是否还能被定罪判刑?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最合适?来看看具体的解答。
3人阅读2025-05-23

判刑后怀孕刑期会往后拖吗 会不会免除刑罚
我国法律对孕妇等人群有特殊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女性在被判刑后怀孕,其刑期是否会延迟执行或免除刑罚,是许多当事人关心的问题。那判刑后怀孕刑期会往后拖吗?如果还判刑后怀孕会不会免除刑罚忙呢?来看看具体的解答。
2人阅读2025-05-23

刑事拘留没判刑能开无犯罪记录吗 哪些情形只拘留不判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因办理入职、出国等事务需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那曾经被刑事拘留但是没判刑能开无犯罪记录吗?哪些情况只会被拘留不判刑呢?来看看具体的解答。
1人阅读2025-05-23

取保候审保证金交多少 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取保候审保证金交多少?在刑事案件中,如果选择以缴纳保证金的方式申请取保候审,那么保证金的金额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办案机关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下面是详细的解答。
2人阅读2025-05-23

报警立案需要多少钱 哪些情况下可以报警
报警立案需要多少钱?不少人误以为报警立案需要支付费用,或认为只有达到一定金额才能立案。实际上,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是其法定职责,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过是否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下面是详细的回答。
2人阅读2025-05-23

取保候审的流程怎么走 需要哪些材料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给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定的自由。很多人对其具体流程并不了解,比如如何申请、需要哪些材料、流程要多久等。今天我们就详细来介绍下这个问题。
1人阅读2025-05-23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到期后会自动解除吗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能够随传随到。很多人关心如果案件长时间没有判决,是否就意味着安全了。实际上,这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分析。下面是详细的回答。
2人阅读2025-05-23
导航
最新问答
最新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