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某融资担保公司、张某等借款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执行裁定书
案号:
(2023)最高法执监21号
案由:
借款合同纠纷
公开类型:
公开
审理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审理程序:
执行审查
发布日期:
2024-03-27
案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执 行 裁 定 书
(2023)最高法执监21号
申诉人(申请执行人):乐山某融资担保公司。住所地:四川省乐山市。
法定代表人:宋某,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李敏,四川众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熊建林,四川众能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执行人:张某,男,1968年9月3日出生,汉族,住四川省合江县。
被执行人:陈某,女,1973年12月28日出生,汉族,住四川省合江县。
申诉人乐山某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乐山某担保公司)不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四川高院)(2022)川执复54号执行裁定,向本院申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本案现已审查终结。
乐山某担保公司与张某、陈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乐山仲裁委员会作出乐仲案字〔2020〕第53号裁决书,缺席裁决:1.张某在收到该裁决书15日内向乐山某担保公司支付代偿款126942.21元及资金占用费(以126942.21元为基数,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上浮50%,从2018年8月18日起计算至2019年8月19日止;以126942.21元为基数,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50%,从2019年8月20日起计算至款项全部付清之日止);2.陈某对该裁决第一项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其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承担保证责任范围内向张某追偿;3.驳回乐山某担保公司的其他仲裁请求。该案仲裁费5717元、公告费300元(已由乐山某担保公司预交),由张某、陈某承担,并在收到该裁决书15日内直接向乐山某担保公司支付。后乐山某担保公司以张某、陈某未履行上述裁决确定的义务为由,向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泸州中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于2021年12月7日受理执行。
泸州中院查明,根据仲裁裁决认定的事实,2016年7月15日,张某与峨眉山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签订《最高额综合授信借款合同》,约定小贷公司在授信额度有效期内为张某提供借款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18000元的授信额度,专项作为其偿还深圳某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所属某金融平台上借款债务的预备资金;授信期间为14个月,自2016年7月15日至2017年9月15日;借款年利息为24%;当借款人发生应当清偿某金融平台上借款债务时,由小贷公司将借款本金按借款人应归还平台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罚息总金额将借款转账汇入借款人在某金融平台的还款账户(该转账行为或委托转账行为即视为是该合同借款被实际用于偿还某金融平台上借款债务),并从转账之日起依实际转账金额按该合同约定利率计付利息,至借款人还清该实转资金本息之日止。
同日,张某与乐山某担保公司签订《保证委托协议》,约定乐山某担保公司为张某向小贷公司借款118000元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担保费1000元;债务人到期未能还本付息,致使保证人不能解除保证责任的,债务人除应支付担保费外,还应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债务人因违反该协议约定,除承担保证人代偿后的资金占用损失(以保证人代偿金额为基数,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上浮50%,从代偿次日起计算至付清之日止)等相应法律责任,还应承担保证人因追索债权产生的各项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仲裁费、公告费、律师代理费等。同日,乐山某担保公司与小贷公司签订《最高额保证担保合同》,约定乐山某担保公司自愿为张某的借款118000元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借款人违约时,债权人有权直接要求保证人偿还债务。同日,陈某与乐山某担保公司签订《反担保协议书》,自愿为张某的借款向乐山某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2017年7月20日,小贷公司委托邹旋转账100875元到张某的某金融平台账户,为其偿还了某金融平台上的借款债务。
2018年8月17日,应小贷公司要求,乐山某担保公司委托乐山市某甲华贸易有限公司转账1000000元到小贷公司指定的乐山市某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账户,其中127304.25元(本金100875元,利息26429.25元)为张某代偿了其在小贷公司的借款本息。2018年8月19日,小贷公司向乐山某担保公司出具《代偿证明》,证明张某在小贷公司的全部借款本息已由乐山某担保公司偿还完毕。
执行中查明,通过关联发现乐山某担保公司同类型案件众多,各案的被执行人不同,都是通过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所属某金融平台进行借款,债务到期日当日18:00前,通过小贷公司根据授信贷款进行偿还。小贷公司在偿还上述款项时,也是通过委托第三人支付。
泸州中院认为,本案通过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某金融平台借款,属于因网络借贷产生的纠纷,出借人向不特定借款人出借款项,应当具备从事金融借贷业务的合法资质。仲裁中并没有对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是否具备从事金融借贷业务的合法资质进行审查认定。小贷公司根据授信借款合同,代为归还款项时委托第三人支付,且支付量大,涉人数众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仲裁庭也没有审查认定。在现有证据下,应认定深圳金融服务公司的经营行为违反了国家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乐山某担保公司根据仲裁裁决申请执行缺乏合法性基础,执行申请应予驳回。泸州中院于2021年12月15日作出(2021)川05执652号执行裁定,驳回乐山某担保公司的执行申请。
乐山某担保公司向四川高院申请复议,请求撤销泸州中院(2021)川05执652号执行裁定。事实和理由:一、泸州中院驳回乐山某担保公司的执行申请于法无据。本案据以执行的仲裁裁决权利义务主体和给付内容明确,载明了金钱给付具体数额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具体执行数额,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规定的申请执行条件。二、泸州中院认定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主观臆断,于法无据。深圳金融服务公司系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而非网络平台上的借款出借人,是否具备特许经营资质,不影响乐山某担保公司代偿的事实,也不影响被执行人履行偿还代偿款本金及利息的裁决义务,并未损害公共利益。三、本案系追偿权纠纷,泸州中院却审查生效仲裁裁决已认定合法的前法律关系及民间借贷纠纷,系本末倒置。
四川高院对泸州中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四川高院认为,本案虽系申请执行人乐山某担保公司行使追偿权,但从查明的事实来看,本案系通过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所属某金融平台,由出借人向不特定借款人出借款项,属于因网络借贷产生的纠纷,深圳金融服务公司的行为实质是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故应当取得从事金融借贷业务的合法资质,并接受行业监督管理。但本案仲裁审理中未对深圳金融服务公司是否具备发放贷款的相关业务资质予以审查认定,乐山某担保公司也未提供证据证明深圳金融服务公司具有发放贷款的业务资质;对小贷公司根据授信借款合同代为偿还相关款项过程中的委托支付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审理也未予以审查认定,故执行法院以深圳金融服务公司违反国家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乐山某担保公司依据本案仲裁裁决申请执行缺乏合法性基础为由,驳回乐山某担保公司的执行申请并无不当,予以支持。乐山某担保公司可以另寻权利救济途径。据此,四川高院于2022年3月4日作出(2022)川执复54号执行裁定,驳回乐山某担保公司的复议申请,维持泸州中院(2021)川05执652执行裁定。
乐山某担保公司向本院申诉,请求撤销四川高院(2022)川执复54号执行裁定及泸州中院(2021)川05执652执行裁定。主要理由:一、异议、复议裁定认定深圳金融服务公司为网络借贷纠纷的出借人向不特定的借款人出借资金,因未取得金融特许经营资质,违反规定,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该事实认定错误。第一,某金融平台系深圳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的P2P网贷业务中介服务平台。深圳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经营范围包括软件的技术开发销售、金融信息咨询、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等,具备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资质。第二,某金融平台仅是一个金融中介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出借人是平台上的各个投资人,借款人通过该平台发布借款需求,平台上的投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是否向借款人出借款项,并与各借款人在平台上签订借款协议,将款项出借给借款人,所对应的出借人并非该平台,而是在该平台上注册的各个投资人。在借款事实形成过程中,存在基于某金融平台一笔借款有多个出借人的情况,为防止借款人逾期不能偿还债务影响出借人资金安全,某金融平台参照同时期其他国有融资平台的模式,推出线下以小贷公司作为出借人,若借款人需要在某金融平台上发标借款,则必须先与小贷公司签订相关授信借款合同及保证担保合同,约定若借款人在某金融平台上的债务出现逾期,小贷公司即可直接依据与借款人的线下合同,代借款人归还平台上的借款,小贷公司代还的平台上的借款就成为借款人向小贷公司的借款。实际上,小贷公司与借款人达成的系代偿协议,该公司在为借款人代偿其欠某金融平台上出借人欠款后,依法对借款人享有追偿权。申诉人实际是借款人履行清偿小贷公司为其代偿借款的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在借款人未能偿还小贷公司代偿款后,承担担保责任。申诉人行使的是承担保证责任后的追偿权。因此,某金融平台并非出借人,其仅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小贷公司代偿借款人欠款系双方合意,申诉人基于提供并承担担保责任后依据双方反担保协议约定进行追偿也并不导致无效情形的发生。二、异议、复议裁定适用法律错误,审查过程中以执代审违反法定程序。异议、复议裁定均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2022年修正后为第四百六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五条规定,其中第四百六十三条及第五条系救济途径的法律规定,第三条系对驳回执行申请事项的具体规定,条款中所列四种情形是执行主体、金额、标的物、范围等法定事项,其中并未包括仲裁裁决内容若存在法定无效事由应当驳回执行申请的情形。异议、复议程序以执代审,推翻生效仲裁文书,剥夺了申诉人的合法诉权。本案中,经营行为是否有效的审查实际就是对出借资金、签订合同的效力问题的实体内容的审查,执行程序对实体内容的定性实际已完成了审判内容,执行过程中未听取申诉人的意见也未召开听证会,变相剥夺了申诉人的合法诉权。三、异议、复议裁定损害申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经异议、复议驳回了申诉人的执行申请,但未赋予申诉人救济途径,损害了申诉人的合法权益。驳回执行申请的情形包括执行标的物、金额、对象、范围不明确,仲裁事项超出约定范围、不属仲裁事项、非约定仲裁条款等,其中,对执行标的物、金额、对象、范围不明确的救济方式为驳回后可另申请仲裁明确前述内容,对仲裁事项超出约定范围、不属仲裁事项、非约定仲裁条款等在驳回后可通过诉讼程序维权。但两级法院对仲裁可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主动审查,即使存在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人民法院也不能简单驳回申请而不赋予救济途径。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系仲裁当事人可申请撤销事项,仲裁裁决撤销后可对无效情形另提出仲裁请求。仅对执行申请驳回,不予解决仲裁裁决具体事项,阻碍了申诉人提起重新仲裁的权利,申诉人代偿后的资金本金及资金占用利息损失无法取回。
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乐山某担保公司的执行申请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本案中,乐山某担保公司向泸州中院申请执行乐山仲裁委员会乐仲案字〔2020〕第53号裁决书,泸州中院、四川高院经异议、复议程序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并认定案涉相关主体违反国家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扰乱金融秩序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乐山某担保公司根据仲裁裁决申请执行缺乏合法性基础,据此裁定驳回其执行申请。但是,第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经审查,仲裁裁决具有权利义务不明、给付标的不明等情形导致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执行申请。而本案中,四川高院、泸州中院在对执行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并未就仲裁裁决是否具有可执行性、乐山某担保公司的执行申请是否具有前述规定明确的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形等问题作出审查处理意见。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认定执行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司法审查程序与执行立案审查程序法律依据不同,审查启动方式、审查标准及救济途径也均不同。四川高院、泸州中院将有关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规定作为认定事实及作出审查处理结论的依据,但由此作出驳回执行申请的结论,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
综上,四川高院(2022)川执复54号执行裁定及泸州中院(2021)川05执652号执行裁定适用法律不当,应予撤销。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1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川执复54号执行裁定;
二、撤销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川05
执652号执行裁定。
审 判 长 毛立华
审 判 员 薛贵忠
审 判 员 马 岚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法官助理 盛 强
书 记 员 周凯雯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