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什么?正当防卫认定标准需综合考虑防卫起因、时间、对象、意图及限度条件,存在侵害行为且正在进行。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当防卫?接下来可以参考下文详细内容。
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什么
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存在现实不法侵害、侵害正在进行、具有防卫意图、针对侵害人本人实施防卫,以及防卫行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存在现实不法侵害: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且具有攻击性、紧迫性。
2.侵害正在进行:开始时间以“现实紧迫危险形成”为准,结束时间以侵害人失去能力或放弃侵害为准。
3.具有防卫意图: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不能是报复或伤害。
4.针对侵害人本人实施防卫:防卫对象只能是侵害实施者。
5.防卫行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手段应与侵害强度相适应。
6.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等),防卫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什么情况下进行指的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是制止正在面临饿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所以必须面临着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
1.开始时间:对方持刀逼近或即将攻击时即可防卫,无需等到实际受伤。
2.结束时间:若侵害已停止(如歹徒倒地求饶),继续攻击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由哪个部门认定
正当防卫最终由法院认定。
1.公安机关(侦查阶段)。
2.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
3.法院(审判阶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